找到相关内容209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范古农答:佛在祇树给孤独园中说金刚经……弥陀经……及地藏经等。斯时是否涅槃。如已涅槃。此后又常住于何处。又各佛有各净土。凡人得见否。

    问:佛在祇树给孤独园中说金刚经……弥陀经……及地藏经等。斯时是否涅槃。如已涅槃。此后又常住于何处。又各佛有各净土。凡人得见否。   范古农答:佛十九岁出家。三十岁成道。说法四十九年。至八十岁而涅槃。涅槃之后。应身已殁。报身住实报净土。法身住常寂光土。此等佛土。惟法身大士乃能见之。

    范古农居士

    |释迦佛之事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142911826.html
  • 范古农答:地狱有八寒八热边地孤独四种。孤独在地面上,余三均在地中。(见佛学半月刊佛学答范古农答)地藏经白话解五十五页云,据经论上说,地狱分三类摄尽,一是热狱,二是寒狱,三是边狱。热狱有八重,在阎浮海底下重叠而居,寒狱也有八重,在铁围山底下仰上居住的,边狱分在山间水间旷野三处居住的。十八大地狱,分八热八寒一正一边云云。二说名称住处均不同,何者较优。

    问:地狱有八寒八热边地孤独四种。孤独在地面上,余三均在地中。(见佛学半月刊佛学范古农答问)地藏经白话解五十五页云,据经论上说,地狱分三类摄尽,一是热狱,二是寒狱,三是边狱。热狱有八重,在阎浮海底下重叠而居,寒狱也有八重,在铁围山底下仰上居住的,边狱分在山间水间旷野三处居住的。十八大地狱,分八热八寒一正一边云云。二说名称住处均不同,何者较优。   范古农答:地藏白话解之边狱,即摄边地孤独二狱。

    范古农

    |范古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8032112642.html
  • 范古农答:佛教所谓之地狱,系在地球何处。

    问:佛教所谓之地狱,系在地球何处。   范古农答:地狱有八寒八热边地孤独四种。孤独在地面上,余三均在地中。

    范古农

    |范古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8011812638.html
  • 六种独处的方式

    六种独处的方式 佩玛·秋卓 我们通常会把孤独视为敌人。那是一种焦躁不安,严阵以待,急于逃离,很想找个人或找样东西来作伴的感觉。如果我们安住于其中,就能跟孤独建立起友好的关系。这份清凉的寂寥之感,将彻底翻转我们平日里的恐惧。清凉的孤独有六种描述方式: 寡欲 虽然一心想找到某样东西来改善我们的心境,却宁愿安住于孤独,而不去寻求解答。 知足 我们不再相信逃避孤独可以带来快乐,勇气或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5675184.html
  • 证悟了空性,是否可以生起菩提心?

    这倒是可以。因为众生有两种根基:一种是通过菩提心而证悟空性,另一种则是通过证悟空性而获得菩提心。倘若你已经证悟了空性,这个空性不可能在“孤独林”里住很长时间,菩提心马上就会生起来陪它。所以二者是俱生的,只不过有时间先后顺序而已。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修福|生活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19262620222.html
  • 伽蓝圣众之由来及其讹传

      伽蓝圣众之由来及其讹传   蒋时杰   伽蓝,是梵语僧伽蓝摩的简称。华译众园,为僧众所住之庭园,即寺院之别名。   伽蓝的由来,凭从祇树给孤独园说起。当年,印度有个舍卫国,国王波斯匿,虔诚礼佛是佛教的大护法。在该国京城之郊外,大约六里路远的地方,太子祇陀,拥有一座规模宏大,环境幽雅的花园,名叫逝多园。   该园有一长者名给孤独,这位长者,不但大富大贵,而且又是大慈善家,常常周济孤独之...

    蒋时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2879608.html
  • 伽兰殿与祖师殿

      伽兰殿与祖师殿  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省称,义云众园。当释迦牟尼佛在世时,舍卫国有位长者名须达多,他能将财物布施贫困,人们称他为给孤独长者。传说他要请佛到舍卫国来说法教化,就同佛的弟子舍利弗选择地方供佛和弟子们居住。经过再三考虑,选定了舍卫国太子祗多的花园。但是太子没有出卖园林的意图,便对给孤独长者说:‘你若能在我的园地上布满黄金,我便把花园卖给你。’给孤独长者当真这样作了。太子很受感动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01190688.html
  • 走出心囚

    充满喧嚣和骚动的时间的河流上,又莫来由地无声无息地远去,最后不知不觉地消失在无限的时空中,一去不复返;只剩下那无情的岁月,涛声依旧…… 从佛教的角度看,每一个体生命的存在,无不如此:孤独、短暂、无常。想想看—— 父母生你时,并没有征得你的同意。你被强制地抛到这个充满苦难的人世间。而且,你来时一无所有,孤身一人。在这个世界,你是个莫名其妙的绝对孤独的漂泊者! 而且,对你所生的环境,无论是幸福的...

    黄总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2039090.html
  • “我”是空虚的始作俑者

    逃离它而去做任何事。任何幻相都是充分的,而这也就是幻相的来源。心灵有能力去创造幻相。只要我们不了解孤独,自我封闭孤寂的状态——做你想做的,追寻你要的成就——总是有障碍阻隔,无法完成。  所以,我们的...意义。到目前为止,我们以观察者来接近它。现在,观察者本身是空虚、孤独、寂寞的。他能做什么吗?显然地,不能。然后,他的关系是完全不同于观察者的关系。他有着孤独。他正处于没有以言语来表达“我是空虚的”的...

    克里希那穆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2248214.html
  • 印度祇园精舍

    祇树给孤独园(Jetavana-ana^thapin!d!asya^ra^ma)的略称,或称只陀林、逝多林、胜林。祇树指波斯匿王的太子逝多的园林,给孤独是舍卫城的长者,即波斯匿王的主藏吏须达的别号。此精舍的土地原是逝多太子所有,须达长者欲购其地以建精舍献予佛陀,乃依太子所提条件,以金钱布满园中之地,太子感其诚心,遂施园中所有林木,两人合建精舍,故名祇树给孤独园。 精舍的西北角有无常院,《释氏要览...

    佚名

    |祇园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6/0858054504.html